本次班级主题环境展评具有以下亮点:
1、各班整体风格突出,具有年龄层次:大部分班级各个活动区,墙面,外墙设计、区牌设计都有整体的风格和色彩,且小班组整体颜色明亮、主体形象卡通,中班更接近原木自然、田园风格,而大班则更多选择了更沉稳的莫兰迪色系,体现了老师们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分析。?
2、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墙面是展示幼儿参与活动的最好媒介,更多的老师为孩子们开辟自主探索表达的空间,让孩子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发现,孩子的作品虽然显得粗糙、稚拙,却凝聚了孩子们的纯真心愿和创造力。?
3、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特色环境:各班收集的丰富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这些废旧材料,分类投放到建构区,美工区等地方,收集的过程就培养了幼儿的分类意识,认识了可回收的垃圾,渗透了环保的意识。还可以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孩子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工程中,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4、游戏区域成为关注点:本次展评活动中,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更多班级的老师不在只关注墙面布局与美观,而是将游戏区域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提供作为重点来打造 ,区域设置便于幼儿参与活动,活动空间应当科学合理,区域的间隔动静交替,全封闭、半封闭、开放式空间能够互相融合,又互不干扰,区域游戏材料能考虑到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求逐层提供,更所自制的游戏材料出现在我们眼前。?
5、充分利用墙面体现主题活动进程。 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前首先要设计每块墙面的功能和展示的内容,让主体主题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展示的空间。
几点思考与建议:
1、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儿童视角”需更突显,如墙面布局的高度要适宜,内容的展现于幼儿能表征能读懂的形式为主,尽量避免大段文字,主题墙的推进要有层次性,体现过程性;
2、游戏区域的布局更灵活丰满,充分调动室内外每一块可利用的区域,且锻炼幼儿(尤其是中大班幼儿)参与游戏区域搬动布局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