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实幼:借教学实践之力,研策略优化之效

作者:朱和媛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秦志杰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儿童具有戏剧天性,儿童需要戏剧的滋养、戏剧教育的激发。在实践中,依托班本活动,立足教学实践,借助戏剧游戏,在教师的深度支持下,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致力于提升童话剧活动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近日无锡市惠山堰桥实验幼儿园以“立足儿童,让教学更有意义——借教学实践之力,研策略优化之效”为题,共同探讨有效的童话剧活动支持策略,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成效,扎实推进市 “十四五”课题《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童话剧课程的研究》结题筹备工作。

一、回溯历程:复盘式梳理勾勒研讨脉络

首先,以“复盘式研讨”为核心,回顾戏剧教学实践历程。主持人引导教师聚焦童话剧活动的流程,采用“倒带式”回溯法,依次对热身环节、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交流四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度剖析,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不仅勾勒出戏剧活动的完整脉络,为后续教学优化奠定了实践基础,实现了从经验回顾到理论升华的研讨目标。

二、聚焦个案:沉浸式观察解码实践现场

在教研推进环节中,聚焦本学期大六班《森林小卫士》童话剧课程中的戏剧游戏《垃圾怪大作战》展开深度剖析。观摩时,教师们结合《堰桥实幼戏剧游戏观察评价表》、《创造性艺术评价条目》等作为评价参考依据,以“沉浸式观察者”身份深入课堂现场,从幼儿的肢体表达、语言互动、角色塑造、合作创编等维度进行多视角记录,为后续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真实、立体的实践范本。

三、深耕教研:循证化研讨凝练优化策略

在教研深化阶段,采用“混龄混组研讨”模式激活多元智慧,每组均涵盖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教师,打破班级界限与经验壁垒。研讨以“循证化”为导向,各组围绕观察的课堂个案及问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戏剧教学策略等,从年龄段发展特征、幼儿能力表现、教学策略适配性等维度展开研讨,实现了从“个案分析”到“策略优化”的教研升级。

本次教研紧密贴合教学实践,教师深入课堂观察幼儿戏剧游戏表现,记录生动教学片段。未来,堰桥实幼教师将继续立足实践、探索创新,借戏剧游戏之力,为幼儿成长提供更坚实支持,让每个孩子在趣味、创意的课堂中快乐成长。

撰写:朱和媛

审核:张燕

发布:秦志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