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实幼:小车小车“轱辘辘”

作者:陈瑾   来源:  录入者:邱华霞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0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教师要善于提供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让儿童与环境充分互动,观察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及时增减材料支持儿童。近日,无锡市惠山堰桥实验幼儿园小四班开展了一次关于汽车下坡的探究游戏。

一天,一位小朋友搭了一个小坡,把圆柱子形的积木放上去,看到圆柱形的积木滚下来,特别开心,不停的重复这个游戏,旁边搭建的小朋友也都围上来,跃跃欲试。于是,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汽车下坡了”的材料。带着新的问题,孩子们继续探究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明确了开小汽车的规则,发现了光滑坡道上的汽车开得快的秘密。教师又将材料进行了一些微调,将原本一块表面粘上瓦楞纸的坡面换成了光滑的坡面,另外增加了一些作为底座的积木。酷爱汽车的杰摆弄了一会儿一拍脑袋说:“我发现了,现在小坡的面一样了,但是底座可以变高变低了!”于是,杰拉和同伴搭好了两个高低不一样的底座,让两个同伴分别将那两块长的积木放上去作为斜坡,摆好后,杰看看了两块斜坡,又将其中一块的位置调了调,让两座斜坡看起来在同一条线上,放好后,杰很兴奋地拿起之前用积木搭好的两辆小车说:“快点准备好,小车要开咯,你们猜,哪辆开得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松开了手中的汽车,当看到自己设计的坡上的小车开的远时,都激动地扬起双臂,大声喊“耶”。开小车的游戏还在继续……

小车轱辘辘的游戏还在进行中,教师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让孩子在与车轮零距离接触中去观察、操作、发现,去主动建构关于车轮的知识与经验,让我们共同期待经历一次奇妙的发现之旅!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