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堰桥实幼的孩子们在天井小村前继续展开着活动,他们追寻着自己在天上村前观察到的美景,通过模仿、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落地于幼儿园内的天井小村前,将文化与建筑都作为深度学习的载体。
活动一:以瓦当为例,探寻文化与美的碰撞
当孩子们走进天井小村前,就会观察到许多屋檐上也有不同的图案。通过观看视频大家知道了图案叫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前端的遮挡,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随着教师的支持,幼儿不断地深入游戏,开始创设出除了拓印之外的其他玩法,同时也迁移到了挂在墙上的一些花砖的图案,尝试追求色彩感、线条感等关于表现美的方法。
活动二:复刻天上市图书馆,探寻建筑成功落地的秘密
在孩子们每一次的搭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原来搭的图书馆倒塌了,通过小组分析原因,商量出可以用聪明棒代替原来的建构材料;再比如搭建的图书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容易倒塌,最后大家想出的办法是一人搭建,一人固定,同时还要扩大下半部分的地基,才能让图书馆更牢固;以及如何对搭建好的天上市图书馆进行美化,孩子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次的行动中,幼儿总结每一次失败的秘密,关注经验的持续生长。
活动三:巧用表征墙,记录深度学习和探究痕迹
在天井小村前,教师选取了6幅幼儿模仿的《千里江山图》,经过排版、喷绘,加上一面透明的亚克力板,制作出了一面比较具有及时性、能够随擦随用的表征墙,引导幼儿在天井小村前的每一次活动前制作计划,同时完成以后让他们进行回顾和完成情况的反馈,说一说遇到的问题,最后把自己的解决办法也记录在上面。
如今,天井小村前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每一面墙都充斥着幼儿活动的痕迹,他们在此处不停地进行着探究、学习,逐渐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生动的文化人、堰桥人、无锡人!
撰写:鲍欣妤 审核: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