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实幼:《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的过渡环节实施研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吕兴华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正确理解和运用该《指南》,无锡市惠山堰桥实验幼儿园依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培训平台,结合园本培训,督导小组成员和老师们开展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的过渡环节实施研讨。

专家解读  理论先行

根据市教科院要求,该园积极落实和开展无锡市《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线上培训活动。主讲者李克建教授重点围绕“《指南》评估五大内容、一日活动安排合理性、时间利用的有效性”等关键词及其要点进行讨论交流,引发教师对保育教育工作的新思考,为幼儿园更好地发挥评估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好地引导幼儿园及教师持续提升保育教育实践以及更好地支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奠定理论基础。

聚焦指标    落地研修

基于线上培训与教师自学,督导小组成员安艳琰副园长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的重点内容——教育过程、关键指标——活动组织、考察要点——“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紧扣李教授讲座中提炼的“质量观念与质量监测要点”,组织全体教师智慧共研,进行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的过渡环节实施研讨,与教师一起梳理该园过渡环节实施现状、梳理客观存在的过渡环节、针对某一过渡环节实施策略进行重点研讨。

1、分析实施现状  梳理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中转驿站,是游戏活动的精彩花絮。老师们通过分析发现过渡环节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干涉过多、幼儿缺乏自主性”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全体老师以《夏季作息表》为蓝本,梳理出八大过渡环节,分别为晨间入园、户外中转、课间过渡、餐间小憩、清洁整理、温馨入眠、快乐苏醒、离园告别。就此,老师们对过渡环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2、聚焦晨间入园  共绘实施导图

紧接着,聚焦“晨间入园”这一过渡环节,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共同研讨不同前年龄段幼儿个体差异背景下,符合幼儿需要的“晨间入园过渡环节实施导图”。通过交流探讨,老师们罗列了不同的实施策略:

小班组从晨间接待、签到打卡、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勾勒了幼儿晨间入园的温馨流程,给予幼儿多领域、身心同步发展的成长空间;中班组从入园打卡、游戏参与、劳动服务、私人订制等形式帮助幼儿实现保健、游戏、自我服务、情绪分享等需求保障;大班组从自主入园、互相问好、值日工作、来园签到等方面着手,帮助幼儿做好时间安排、自主计划、物品管理等幼小衔接身心准备。

3、分享过渡妙计    支招实施策略

最后,督导小组成员安艳琰副园长针对“晨间入园”给予了可行建议,如“歌曲改编式的入园问早”“艺术签到”“匹配游戏”“信息板”“心情温度计”“巧用‘工作图’”“一起来劳动”等实施妙计再一次打开了教师实施该环节的脑洞,拓展了教师已有的实施经验。

本次活动从理论到研修、从问题到策略,清晰地帮助教师梳理了过渡环节的现状、内容与实施方法,也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抓手。后续,各班将过渡环节蓝图深入实践,在班本化实施中提炼可推广经验,形成系统、可行、富有游戏精神的过渡环节园本化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