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实幼: 遇见“不可思议”的你

作者:庄云   来源:  录入者:邱华霞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

——记惠山堰桥实验幼儿园融合班级同伴干预的个案研

一、遇见“不可思议”的你

天天是惠山堰桥实验幼儿园大班的一位孤独症幼儿,中班上学期,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从爱好、优势、健康状态、发育状况、学习情况、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技能及挑战六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天天缺乏与他人进行沟通互动的技巧,不能形成与其发展水平相当的同伴关系,这不仅影响自身社交能力的发展,也容易致使自身被排斥于游戏之外,造成同伴隔离。融合教育环境虽然被视为促进孤独症幼儿社会交往的最佳场所,但物理的融合是远远不够的,被普通同伴接纳与尊重,能接受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融合。

二、我们和你在一起

1、个别训练支持性游戏

班级教师从生活游戏、小肌肉游戏、大运动游戏、认知游戏、情绪游戏五个方面对融合幼儿天天开展相应的游戏,分布在一日生活各个阶段。教师重点指导融合幼儿核心技能和关键行为的习得和巩固。

2、同伴介入式游戏

通过“同伴提名法”让班级中社交能力较强的普通幼儿组成“游戏小组”,通过示范、强化与提示,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与天天进行互动,提升天天的社交沟通技能和游戏技能,以期对天天语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有所裨益。教师及时给予融合幼儿口头和积分的奖励,增强他们的游戏积极性。

三、见证你的“不可思议”

1、天天和普通幼儿是什么样的互动状况?

班级教师收集了普通幼儿与天天的互动资料,经过视频转录、编码、统计后发现,天天的被动互动占据72%,主动互动占28%。同伴游戏活动提高了天天的互动频次。

2、班里小朋友对天天是什么接纳态度?

借助《普通幼儿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接纳态度》的量表并对幼儿进行访谈。总体上普通幼儿对融合在认知上是负向消极的,在情感向度、行为向度上是较为积极正向的。通过绘画分析和对互动的正负向性观察统计证实了班级亲社会行为的增多。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和特殊需要幼儿的个体需求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活动并进行同伴干预,帮助天天更好地接受融合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了普通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像天天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那么就会有更多像天天这样的特殊需要幼儿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受益!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