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实幼:科研赋能展成效 凝心聚力共成长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吕兴华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6日

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十四五”课题“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童话剧课程的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引领课堂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堰桥实幼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精神,开展了“课题进课堂”现场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科研先行助力课堂质量提升的作用。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殷亚清主任、共同体第一组教师、城铁课题组教师、堰桥实幼课题组教师、园内督导小组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享·分享与交流

1.课题汇报

堰桥实验幼儿园张燕副园长分享了我园“十四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汇报,通过真实的案例、鲜活的照片及视频,本着“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育人立场,从传承与发展,实现童话剧课程的“主动性转变”,及重塑与发展,构筑童话剧课程的“悦享式生活”两方面,向大家诠释了堰桥实幼通过传承、整合、重构、提升,探寻富含幼儿园本土资源优势的“四季童话”课程研究。

2.课程案例

堰桥实验幼儿园周嘉怡老师进行了课程案例《走,去骑行!》的分享,以“骑行区新畅想”为生发点,以“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并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调动幼儿已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发展幼儿在打造骑行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园内自然资源,组织引导幼儿在自主观察、自主打造、自主思考的自主学习下建构一条崭新的骑行之“路”。

二、观·直击真现场

随后堰桥实验幼儿园秦志杰老师依托大六班班本微课程《一园青菜成了精》,及时捕捉孩子们在农耕园的发现及问题,通过孩子们前期经验的铺垫,开展了大班科学活动《谁是青菜大王》,活动中提供丰富材料、给予幼儿充足探索时间、鼓励幼儿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幼儿通过操作与探索,找出“青菜大王”。

三、思·共学促成长

结合教学活动现场,随后堰桥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朱和媛老师聚焦“师幼互动”,在理念与行动中蓄力推进“四季童话”课程研究,提升教师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力,组织开展了“聚焦师幼互动,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自然教育视野下“童话剧”课程中师幼互动策略探索的现场教研活动。

1.回顾&思考

回看《保教评估指南》B8.师幼互动的具体要求,再次明晰师幼互动在幼儿活动中的价值,有效落实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包含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观察、倾听、回应等,整个互动的基础是孩子跟教师之间的一种情感的联结,是全体教师对幼儿的理解。

2.提问&对话

基于课例,结合《评估指南》师幼互动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捕捉拍摄到现场“师幼互动”的照片或片段,来识别活动中的材料、提问、倾听、支持、回应等,开启了一场思维的融合与碰撞。

四、研·聚焦真话题

组织核心组成员围绕案例与课例进行研讨,结合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童话剧课程,教师分组研讨:“结合科学领域、幼儿学习方式及核心经验等,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与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探索?”

核心组成员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分析、检核、评价,引发与会人员的共鸣与反思。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研讨的过程就是思维的碰撞。

五、评·引领促发展

最后,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殷亚清主任为本次活动作出了专业的引领。殷主任首先对幼儿园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理论和实践成果加以肯定,并围绕“走、去骑行”“谁是青菜大王”进行细致点评,围绕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策略,不断开阔教师思路,为下一阶段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鼓励老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课题研究中深耕细作、学思并用,做有情怀的教育追光者。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思考中收获。此次“课题进课堂”活动为教师们的课题研究点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老师们会在未来的课题研究中奋力前行,聚焦问题,践行研究,助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在看见儿童的过程中,更好地看见自己!

编辑:周嘉怡       审核:张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