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幼儿园教职工和全体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特制定预案如下:
一、演练时间:第九周(10月26日——10月30日)
二、参加演练人员:全园教职工、全体幼儿。
三、演练内容:1、就地避震;2、安全撤离。
四、演练目的:
1、使全体老师及幼儿熟悉撤离线路及疏散方法,在紧急状况下能迅速、有序、安全的通过教学楼的疏散通道撤离到指定地点。
2、使全体老师及幼儿在人多拥挤道窄的地段,文明靠右行走,队伍快、齐、静,了解遇到紧急情况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岗位安排与职责: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符学
副组长:蒋燕 陈奇艳
成 员:办公室人员、保健医生、各班教师
(二)职责分工:
1、总指挥:符学
职责:高度重视紧急疏散演练,动员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紧急疏散演练,统筹安排、督察演练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演练活动的总结讲话。
2、副总指挥:蒋燕、陈奇艳
职责:制定演练实施方案,安排、协调演练所需要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疏散路线等),收集、整理、改进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演练方案。蒋燕全面关注底楼教室的安全有序疏散,陈奇艳全面关注二楼教室的安全有序疏散。
3、幼儿行动指导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
(1)教育引导幼儿要高度重视紧急疏散的重要性,指导幼儿学会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应注意的各项事宜,让幼儿明确疏散过程中的疏散路线、目的地及疏散秩序等要求。
(2)疏散过程中,在教室内指挥幼儿有序撤离,最后离开教室。
(3)到集合场地后整队清点人数,向朱灵凌报告人数。
(4)收集疏散过程中的出现问题及改善措施。
4、楼梯、门口安全协管员:食堂人员。每个楼面、楼梯平台各1人,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B楼:西楼梯(靠中6班楼梯):胡玉洁(二楼楼梯口)、唐杨菊(底楼楼梯口)
东楼梯(靠中3班楼梯):朱敏娟(二楼楼梯口)、孙惠芬(底楼楼梯口)
教学A楼:东楼梯(多功能厅对面楼梯):陆琴(二楼楼梯口)、许燕红(底楼楼梯口)
行政楼:西楼梯(靠资料室):缪春伟(二楼楼梯口)
大厅南北走廊通往操场的玻璃门口(肖玉莲)
职责:在各自负责的楼梯口或楼梯转折平台,疏导幼儿有序疏散,遇突发情况(如幼儿跌倒等)及时处理,避免幼儿无序推挤出现踩踏事故。收集疏散过程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楼梯口岗位的负责人待本楼层幼儿基本疏散完毕后,到各班级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幼儿留在教室内。
5、疏散过程协助员:各班保育员
职责:协助班主任引导幼儿及时、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地点。疏散过程中,在教室门口指挥幼儿迅速汇合成一路或二路纵队,迅速下楼,可以在队伍中间处引导幼儿。收集疏散过程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6.集合场地组织人员:邓晓静
职责:迅速组织赶到集合场地的幼儿及时排队。保安门卫人员主要负责幼儿从教学楼到集合场地过程中的安全。
7.紧急救护人员:王群、张璐
职责:备好药箱,如有受伤人员要迅速拿好担架将受伤的人员抬至急救点。
8.演练设立急救点(教学楼B楼门前空地)由王群负责。
9.宣传与拍照:邓明亚
10、放警报音乐(信号员):邱华霞
11、计算演练时间、统计人数:朱灵凌
六、疏散目的地、路线及行动要求
1、目的地:教学楼B楼前大操场及教学楼A楼前操场
2、疏散路线:
教学楼B楼:
底楼教室(小1班、小2班、小3班、小4班、小5班、小6班)分别从自己教室向大操场疏散;二楼教室分别从东楼梯和西楼梯、行政楼西楼梯疏散,中1班、中2班、由东楼梯下楼,向大操场疏散;中3、中4班由行政楼西楼梯下楼,向大操场疏散;中5、中6班由西楼梯向下疏散至大操场;三楼教室分别从东楼梯和西楼梯疏散,大1班、大2班东楼梯下楼,向大操场疏散;大3班、大4班由西楼梯下楼,向大操场疏散
教学楼A楼:
底楼教室:小7班、小8班、苗班由自己教室向门前操场疏散(集中地到大操场);大5班、大6班由东楼梯(多功能厅对面楼梯)下楼,向大操场疏散;大7班、大8班由西楼梯下楼,向大门口疏散(集中地到大操场)。
七、实施过程:
(一)、正式演练前准备工作:
1、由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防震、防火减灾知识,观看地震、火灾教育录像片,让教师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
(1)开始时,教师喊:“注意,地震!”,幼儿迅速做好避震准备。紧接着教师喊:“蹲下,别动!”?,幼儿迅速蹲在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
(2)大约2分钟后(即震感过后),教师喊:“排队,准备撤离!”,幼儿迅速有序排好队。
(3)教师喊:“开始撤离!”?,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安全而有序地撤离。
2、以班级为单位,给幼儿讲防震减灾知识,并进行就地避震和安全撤离演练。
3、讲安全方面的要求:
(1)就地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桌椅碰伤。
(2)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幼儿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门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3)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
(二)正式演练:
1、就地避震:
听到第一次号令后(广播放报警录音),按上述动作要领的要求,教师迅速指挥幼儿蹲在课桌下就地避震。
2、安全撤离:
听到第二次号令后(大约1分钟过后),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依照事先安排的顺序,安全而有序地通过通道,集结到操场指定位置上。
3、班主任老师清点各班人数:幼儿全部撤到指定场地后教师迅速整队清点人数,报告统计人,由统计人向总指挥汇报。
4、总指挥总结活动,演练结束。